《歐洲橡膠雜志》最近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橡膠機械報告顯示,2007年世界橡膠機械行業又是一個豐收年,銷售收入增長17%,增速創近年之最,而且好年景仍將繼續。在該報告提供的銷售排行榜中,中國以24%的全球份額蟬聯榜首。
三強主宰歷史終結
全球橡膠機械33強的評選是以2007年的銷售收入排名的。德國H-F公司銷售收入達2.9億美元,增速為32.2%,穩坐世界橡膠機械頭一把交椅,并拉開了與第二位的差距。荷蘭飛邁(VMI)公司年增長速度達11.5%,與第二位的日本神戶制鋼僅一步之遙。三菱重工則下降19.9%,排位滑落至第五位,與中國天津賽象相當。這意味著由德國H-F、日本神戶制鋼和三菱重工主宰世界橡機制造前三位的歷史已結束。
此外,德國大陸機械公司以56.5%的發展速度從去年排名第八擠進第四,發展勢頭不可小視。在前33強的橡機企業中,中國有11家,德國7家,日本4家,美國2家,意大利2家,奧地利2家,荷蘭2家,法國1家,印度1家,芬蘭1家。世界橡膠機械市場銷售收入超1億美元的有5家,5000萬至1億美元的企業達16家,其他12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在2500萬至5000萬美元之間。而世界橡膠機械前五強與后面企業的差距并不大。
大公司化初露端倪
與世界輪胎工業在過去數十年的高度集中相比,橡膠機械行業集中度略顯不足,前十強所占比重只是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。但是從去年起,世界橡膠機械行業兼并和合作動作開始頻繁。
最典型的要數德國H-F公司,它通過收購意大利波米尼公司,確立了在世界橡膠機械市場的領先地位。大陸機械公司通過收購馬塔多公司,銷售收入增長56.5%,排名從第八沖入前四。另一家增長速度較快的是印度拉森特博洛,該公司增長速度為53.8%,排名從去年的第19位上升至第12位。該公司在中國收購了環球集團的橡膠機械部分,為其貢獻了較大一部分銷售收入。
目前中國化工集團正在進行專業化改組運作,旗下的桂林橡機、益陽橡塑及華橡自控統一劃撥給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。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若按3家公司總報表排名,已進入世界橡膠機械前三強。
中國連續四年居榜首
在按銷售收入排名的2007年度全球橡膠機械33強中,中國共有11家企業榜上有名,占總席位的1/3。天津賽象、桂林橡機、華橡自控等3家企業擠入前十強,分列第六、七、九位。大連橡塑、益陽橡塑、青島高校軟控、北京敬業、北京航空制造研究所、上海精元、臺灣三貿機械、桂林橡膠設計院分列13、15、16、25、27、28、30、33位,再次展示了中國橡膠機械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。
中國橡膠機械的全球份額為24%,比地區排名第二位的西歐高出6個百分點,連續4年位居榜首。由于橡膠機械的快速發展,中國制造商更加全球化,制定的戰略服務于全球市場的每個角落。同時,世界橡膠機械制造商繼續加大在中國合資、獨資企業及開展技術合作的力度。世界橡膠機械中心向中國轉移的步伐正在加快。
好年景有望持續
報告顯示,世界橡膠機械行業發展的強勁勢頭至少將持續至2009年。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:中國和印度的需求一直強勁,北美及日本市場強力反彈,另外西歐的需求也持續增長。南美和中東的銷售額則下降,主要是這些地區的大型投資項目已完工,而新項目尚未跟上。中歐及東南亞則呈現平穩發展勢態。